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竹前新雨

切记: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,不用自己的错误迁怒他人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少说为佳  

2016-11-14 14:19:02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相传,三国时期曹操率军攻打刘备的汉中之地。刘备此时兵强马壮,又凭险拒守,久攻不下。他心中踌躇:退兵吧,无功而返,等于前功尽弃;继续攻打吧,一时又打不下,而且粮草也快用完了。一边啃着鸡腿,一边发愁。这时候,有人来请示今晚军中的口令用什么。恰好曹操正见盘里有一根鸡的胁骨,便随口道:“鸡肋”!口令传下去了。主簿杨修得知曹操以“鸡肋”作为口令,便开始打点行装。有人发现就不解地问杨修:“您这是什么意思?”杨修说:“丞相马上就要撤军回去了,所以我早作准备,以免到时慌乱。”“为什么呢?” 杨修回答:“丞相已使用‘鸡肋'为口令。鸡肋,弃之可惜,食之无味,这鸡肋指的正是汉中。可见丞相现在心中正犹豫不决,但不久定会退兵。”大家听了杨修的解释,又联想近来的战况,觉得有理,便也都着手收拾行装。此事被曹操发现后立刻大怒,以扰乱军心为名,将杨修斩首示众。就这样一代思维敏捷的天才因为“多嘴”被过早地断送了自己的宝贵生命。 
 上世纪五十年代反右派运动前的大鸣大放、大字报已经成为历史,可是多少愤青用近20年青春年华作代价为自己的“多嘴”买单的事例让人忘记到九霄云外了,当下“妄议”时政的高官纷纷落马,可见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”,人生多嘴后患无穷。人的这张嘴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。不得不让人关注起来。

  有人快人快语,所谓直肠子,炮筒子,口无遮拦,毫无顾忌。只求自己爽快,不顾别人感受如何。其实大多数是不负责任,直爽的人欺骗性强,更多的是为无理无知无能开脱辩解,给人不真实的感觉。也有天生说话就零零碎碎的,始终是词不达意。也有喜好做八卦的传播员,甚至搬弄是非。有的哗众取宠是图一个存在感,还有的叽里呱啦是为了情绪的宣泄。有的循循诱导好为人师,根本不在乎别人只是对某一个方面问题反应慢半拍而已。殊不知人生有许多烦恼就源自这张嘴,那些认死理的人是不讲道理的。为什么?认死理的人永远都在争辨,并从中找出N条理由论证自己是对的,甚至不择手段,自欺欺人的狡辩只为图一个面子而甘愿去破坏原本和谐的局面,以致两败俱伤,不欢而散。

  人生在世所说过的话大多数是废话。不管你有多好的口才,尽管与人交谈滔滔不绝,给人留下印象的没有几句话。那些在主席台的慷慨激扬的重要讲话都是过眼云烟,听者把它当耳边风,说者也是逢场作戏,更别说是负责任。职场里得要领的话就那么几句,难怪有的高手说话惜字如金,有的话还不怎么明了,在官场里领导的只言片语甚至需要属下耐心琢磨。

  心理学家劝导他人在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人交流,尽量少说自己的过去,不知道反而会增加神秘感。被他人了如指掌,就会不当一回事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,如果沉默寡言或缄默少语,不容易让人掌握,等于没有给人突破口,也没用可能授人以柄不是?一般话不多者,通常被人视为稳重、可靠。能够说服或打动人就那么一两句话。许多人看似聪明、口才好,也做了一些事情,却被那一张嘴巴坏事了。这种人到头来很有可能是是成也嘴巴,败也嘴巴。

  然而,管住不等于管好。管住容易,管好难。对于说话的技巧,台湾作家刘墉先生在他的书中写道——坏话好说、狠话柔说、大话小说、笑话冷说、重话轻说、急话缓说、长话短说、虚话实说、废话少说,如此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,说到对方的心窝里。但最最关键的技巧是,一个人他能把话咽回去“忍住不说”。可见一个人会说话与不会说话,说话与不说话,也仅在那一念之间,也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,但人们如何把握退一步说话、想好了说话、沉默不语,所反映出来的却是大讲究呀!
  当你知道的真相或秘密不能说,假话又不好说时,就选择不要说呗;当你的表达艺术还不高,临场反应不流畅,又不知道怎么表达,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话说好,做不到不乱说时,就干脆闭嘴不要说呀。 闭住嘴巴肯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,但不说话不会损失什么,何况不说话可以避免说错惹祸。
不是有言多必失、沉默是金的箴言吗?当然,呵呵也是可以的,你懂的。尽量不说话,看别人说,善于倾听既是一种风度,也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;静心地听吧,耐心地观察也有一种乐趣与收获。先贤早就说过:君子讷于言敏于行。朱自清在《沉默》中也说:“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,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——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?”大师对话语的精辟见解发人深省。

  我一亲戚当年在中央财经大学为学霸,能言善辩,毕业后被分配在某市政府机关工作,认识他的人都以为他有辉煌的前程,可是我从他吝啬鼓励他人、挖苦别人尖刻的语言风格推断,他的心胸不够开阔会影响他仕途进步。最终果不其然他只是以科级干部退休。故此,人的语言是头脑思想的反应。人不是要管住自己的嘴,而是要管住自己的思想。如果把与人为善的理念贯彻始终,宽容待人,安分守己,甘当顺民,可能嘴巴不会乱说,人生的际遇也会好许多。当然,如果我们害怕祸从口出,就三缄其口;担心病从口入,就不吃不喝,那么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?可以少说几句,不会死人的,历史和现实都是如此。身处这个国度,只能这样想。

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63)| 评论(1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